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专注创业屡败屡战 深耕教育成功逆袭

来源:admin  浏览量:  更新时间:2017-08-11 09:05:02


位于农讲所附近翰雅明轩4楼的广园校区,一进门,横幅上硕大的字就映入眼帘:“1167名超重本线,2528名超本科线

来,迟到的同学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班主任一脸严肃地站在教室门前,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跟每一位迟到的同学说着这句话;等待孩子下课的父母安静地坐在休息区,读书看报。而在这个拥有13个教室和一个自习室的校区里,琅琅书声不绝于耳。

18年前,周贵与唐氏兄弟用借来的2万元钱创办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如今已成为华南地区名列前茅的民办教育机构。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在成为卓越教育的高级副总裁之前,现在员工们亲切地称为周校的周贵,其经历过多次失败的创业,最终才成功逆袭。对于如今的成就,周贵归结为要感谢广州这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勤工俭学辛苦打开市场,却被人收割

1990年,18岁的茂名化州农村青年周贵高考成绩优异,理工科名列全县第三,许多外省的著名院校在向他招手。艰难的选择摆在周贵的面前,是出省还是留在广东?经过反复思考,周贵最终选择了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就读国际贸易专业。第一是因为,家里穷,出不起省;第二是因为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未来会有更多用武之地。

 然而,需要很长时间,周贵才能融入这个南国大都市。

 大一的时候,由于人生地不熟,又只会说化州话,周贵几乎没什么朋友,只好每天来往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那段时间,我比高三的时候还要勤奋。因为读书刻苦,大一期间,他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拿到了奖学金。在老师眼里,他是全班最勤奋、最认真的孩子。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还缺少点什么,总之,读大学就不能还像在中学那样读书。周贵笑称,其实我也很想走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其实,还在中学时代,周贵就做过勤工俭学:虽然爸妈都在农村做教师,但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家境依然窘迫。为了改善家境,家里利用业余时间在村头开起了一间小卖部,而能干的周贵则充当起送货员的角色。每个周末,他都会骑着自己的破单车,奔波于十几公里的山路之间帮家里采购食品,成了小小食品商。在广州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城市,他想在好好学习之余找个兼职,但苦于找不到门路。

 机缘巧合,大二时,周贵认识了同校的师兄唐俊膺。师兄就带着我做兼职,周末的时候还会带我去溜冰,跳交谊舞,学吉他等等,不但改善了生活,而且开阔了眼界。沉默寡言的周贵,在师兄的带领下,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想做什么就要说,这样才会成功,师兄的这句话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大学生活。大三时,周贵逢人便说他想做兼职,这一消息传遍整个岭南学院。没多久,机会来了。系主任找到我说,北京有一本叫《证券市场》的周刊想打开广东市场,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做推广。正愁于学习之余没事做的他,二话没说就接手了这个工作。那个时候证券还不是特别火,没什么人关注。不懂如何寻找客户群的周贵,带着杂志奔波于广州的火车站、汽车站、报刊亭、证券公司之间。我那时走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练成了广州活地图当时这本杂志还没什么知名度,各大公司都不愿意订阅,但屡次被拒的周贵没有放弃。屡败屡战,终于有几家证券公司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同意他将杂志放到门卫室寄卖。

杂志都是从北京空运过来的,我每周六都要骑单车去白云机场提货,有时候飞机晚点,我要等到凌晨两三点才能拿到杂志。不怕辛苦的周贵除了寄卖,还守候在证券公司门前,向每个路人推销。我厚着脸皮去问他们要不要订阅,慢慢的就开始有人接受了,后来逐渐发展到300家订户。随着读者的增加,周贵的小单车已经满足不了运货的需求,他花了60元租同学的摩托车去机场取货。后来,证券交易一天比一天火爆,杂志的订阅量也随之暴增,代理杂志的周贵也从中赚取了1万余元。但不幸的是,由于杂志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北京那边的公司把杂志的销售权收了回去。

 在最赚钱的时候,突然又失业了。说起那段经历,周贵不由得苦笑。

1994年,面临毕业的周贵与唐俊膺、唐俊京两兄弟一起在广州开起了广告公司。广州非常包容,也有很多机会,而且商业模式都比较成熟,所以我们第一次就选择在广州创业。

 在广告公司里,踏实能干的周贵负责策划和地推工作。经过他们的艰辛努力,一段时间之后,广告公司步入正轨,第一年,公司就净盈利20万元。周贵也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广州这个大城市。

 省外创业连番打击下,合伙人出走

 好景不长,广告公司的业务增长没能保持高速态势。

其实我们的广告公司不好做,我们处于整个行业的最底层,一个项目,我们最多能拿6%的利润,其他都让上游公司拿走了。而且我们是做策划的,做多了,就发现我们的点子也快枯竭了。处于瓶颈期的广告公司,让周贵萌生退意。我们毕竟不是设计出身,每天都过得诚惶诚恐,生怕做了这一单就没下一单。经过6个合伙人的商量,决定保住广告公司的同时转战食品行业。

19951月,周贵带着公司的40万元和两位社会股东的40万元,远赴湖北开设食品公司。当时湖北有一家国营的食品加工厂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我们考察后就把它租了下来,生产一种新型食品;而且,为了回馈社会,没有辞退一名原来的员工。此举被当地媒体广泛报道,称之为盘活国有不良资产的榜样。分工明确的周贵等人,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箱产品。

 但在武汉推销产品的时候,他们却吃了闭门羹。那些经销商都说,这是些什么东西,从来没有听说过,去批发市场洽谈业务,也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们。不服输的周贵,利用之前在广告公司做地推的经验,决定砸重金加大广告投放量和覆盖范围。他还雇佣大批兼职人员,给武汉每个小卖部免费送去两箱产品,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的产品摆在店内显眼的位置。此外,还免费送给当地小学生新型食品。之后,又不惜重金花费20万元在当地电视台投放广告。15天后,原本无人问津的产品,突然爆红。有些经销商拿着现金过来,一开口就跟我们要1万箱的货。

 终于成功了,但问题又随之而来。生产线每天只能生产几十箱产品,根本供不应求,有些经销商为了抢夺产品还大打出手。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加班加点,24小时三班倒生产。没过多久,机器却烧了。每天应对供销商的催货,看着真金白银从眼前流走,周贵他们急得焦头烂额。半个月后,新的生产线组装好了,每天能生产几百箱产品。但是,产品的火热程度已经大不如前,产品又滞销了。这下好了,钱都拿去购买原材料和机器了,资金链断裂了。我们只好去武汉周边的城市,低价销售,成本能收回一点是一点。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社会股东也失去信心,撤了资,但没有摧毁周贵的创业信心。总结经验教训之后,他重新集资,再次出发。唐氏兄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们在团队管理、领导风格和人际交往上教会我许多。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周贵与唐氏兄弟把生意越做越大,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立的分公司,1996年的营业额高达1400余万,利润在50%左右。然而,就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下降,我们研发的新产品也不受待见,价值上百万元的原材料都堆在仓库,厂子开一天,就亏损一天。无奈,周贵他们终于痛下决心,关掉了食品厂,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把两年间赚的钱都赔了进去,还倒欠上百万的货款。压力山大之下,广告公司6位合伙人中有两位出走。

 重返广州扛着高额债务创办民办教育机构

 面对高额的债务,周贵和唐氏兄弟三人选择回到市场更庞大、机会更多的广州寻求出路。

 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广州的家教市场很大,而且暂时还没有哪家机构一枝独秀。说干就干,凭借多年积累的创业经验,他们开始创办卓越教育培训中心。

 他们租下几间位于区庄立交附近一所业余大学的课室,再找到任职于广州名牌中学的老师朋友帮忙出资料和授课。为扩大招生规模,善于开拓市场的周贵亲赴现场派发宣传单。我就骑着摩托车,到处跑,把折叠椅展开,然后就开始现场办公”19971028日,他们拿到了营业执照,11月便轰轰烈烈地开班。我们周日就开班了,周五的时候才100人,到了周六就有200多人,终于顺利开班了。

 其时的广州,课外辅导市场刚刚兴起,虽然已经有几家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但那走的都是便宜却简单的路线,招生规模都不大。而背负着几百万债务的周贵他们,则一心想要把卓越做大做强。在第一期期末冲刺班取得成功的影响下,卓越第二期的学生数量飙升至800余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周贵等人深知因材施教的道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全日制复读班等特色课程,以此,卓越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从2002年到2012年,又是广州课外辅导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前路并非一直平坦,2003年爆发的非典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非典来了,很多学校都不上课,我们的生源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停办两个月之久的卓越,靠着只发基本工资和退租场地,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坚强地支撑着,在非典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09年,卓越教育发展到可以成为教育集团的规模;如今,已经成长为每年能够培训40万人次、拥有4000多名教职员工的航空母舰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卓越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课外辅导的市场需求很大,但由于卓越的不断扩张,社会对其管理能力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越多,管理层的决策也就越难。我没有一天能停下来,都要思考企业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周贵深呼一口气,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基于这些原因,2010年,他与唐氏兄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深造,到长江商学院给自己充电

学习也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情,我们看到自身的弱势之后,就会不断调整自我。周贵说,同样,卓越也是在前进中不断调整它的发展战略,在今后的互联网经济中,卓越也不会落后于时代。他进一步解释说,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人口快速增加,教育市场也变得更加庞大,如何面对这日渐庞大的市场,未来,互联网或是卓越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卓越,帮助无数学子圆梦。获得成功的卓越也积极回馈社会,从2001年开始,他们就开始举办关于小升初、中考、高考择校问题的免费讲座,10多年下来,累计为35万个家庭排忧解难。

 而这一切,员工们都归结为领导班子的眼界和做事能力。除了唐氏兄弟的鼎力支持,卓越教育的财务总监邱军还认为得益于周贵这个好校长周校洞察能力很强,做事格外稳健。他对教育事业有着源源不断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为人也朴实、低调,平易近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着我,是值得尊敬的教育从业者,是值得追随的上级。员工apple女士说,周校带给我们很多很赞的互联网思维,他把上网思考得来的点子用到企业的运作上,非常成功。他是个很认真的人,每次有问题咨询他,总会做好充足准备,悉心帮助我们解决。看问题也很独到,总能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周贵则说,我很喜欢教育这一行,因为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对于规模不断扩大后,可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周贵也有自己的考虑,我们有着严格的教师选拔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会扣工资或者开除,在这一点上,我们绝不含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过硬的教育质量才能保证卓越健康发展。

 据了解,卓越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材的研发和教师的培训,而且已经具有自主开发的教研系统、排课系统、师生管理系统。这全都得益于在广州的长期深耕。周贵说。

 记者手记

 跟广州一起跑步前进

 未见周贵,已闻其声:采访前,他正在召集员工开会,整个走廊都能听见他高亢的嗓音和爽朗的笑声。

 而周校这个称呼,比高级副总裁更适合他,因为员工们都喜欢这么称呼他。在周校那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中,书柜的面积占据了一大半,其中大部分都是管理类。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周贵,初中的时候,拿到全国奥数二等奖,在他那个小县城里,这可是难得一遇的神童,但文人出身的他现在坦诚自己对于管理确实不在行,所以也在不断学习中

 采访的4个多小时里,周贵又不止一次透露出他对跑步的喜爱。而且,这在卓越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周贵说,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会经常参加广马之类的活动,并且会带上自己5岁的儿子一起参加。小孩现在就能跑广马5公里段了。他自豪地说。

 也许是跑步给他带来的变化,记者观察发现,已经40多岁、工作繁重的周贵,精神风貌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而且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话热情爽朗,做事雷厉风行。他说,就算工作再忙还要继续跑步,跟广州一起进步

 对话

听到学生喜报时最开心

 南方日报:为什么几经波折后又回到广州创业?

 周贵:最初和俊京、俊膺在广州开广告公司,因为当时我们在广州读书,他们俩又是广州人,在这里有一定的人脉,也更熟悉这座城市。跨省做食品,成败得失不说,还有很多难言的酸辛和困扰,所以更怀念广州的营商环境。因为广州是一个开放包容又讲规矩的城市,在这里,一切都得按程序来,依法办事。创业并不难,好的环境与资源,尤其重要。广州是可以公平竞争的,这里的创业氛围很好,市场需求也大,尤其是教育行业。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回到广州,开始一步一步做大做强。

 南方日报:您的每一次创业跨界都比较大,后来的落脚点为什么放到教育上?

 周贵:其实很简单,我曾祖父、爷爷,还有爸爸妈妈都是教师,从小到大都对这个行业充满敬佩。而且当时,它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广州这一块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再说,做教育行业,是一件很舒心的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获利,但是却能替人排忧解难,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会更开心。每年六七月,听到学生们考中的喜报,便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南方日报:在你眼中,卓越在教学质量方面的秘诀是什么?

 周贵:我们有着一套严格的教师评选机制,每月都会根据教师所在班级的进步率、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对老师进行评分,评分差的老师不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的还面临被解雇的危险;服务上,我们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辅导,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在卓越的班主任模式下,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他们要对家长和学生负责,不仅要充当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还要成为学生们的知心姐姐

 在他们的故事里,感受人性的力量。在他们的人生里,看到你自己的模样。